关于莱姆病
图2:蜱虫
莱姆病流行病学
随着疾病发展,莱姆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
图3:莱姆病特征性红斑皮疹
莱姆病在美国
图4:2004-2019年间美国莱姆病分布
图5:欧洲各国莱姆病感染情况
莱姆病的诊断
伯氏疏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0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广泛引起致病的主要有三种:狭义的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afzelii)和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据研究,这三种基因型也是当前美洲、欧洲和亚洲的流行基因型。
莱姆病血清学诊断面临最大的难题是缺乏标准化抗原。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表达的蛋白存在差异,尤其是免疫优势抗原的异质性,导致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进而影响临床判断。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两级测试程序被用于莱姆病的诊断。简而言之,就是两次检测,先进行初步筛选试验,例如具有高灵敏度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然后用具有高特异性的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如图6。
图6:美国APHL推荐的STTT法确诊莱姆病
包括美国、欧洲等均推荐使用两级测试程序。具体参考APHL《SuggestedReporting Language,Interpretation and Guidance Regarding Lyme Disease SerologicTest Results》,ESCMID《Lymeborreliosis: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Europe》。对于检测试剂而言,使用病原体裂解物作为包被原也是指南所推荐。指南强调,使用全抗原,可以避免两方面带来的检测结果差异:(1)不同基因型的蛋白质异质性;(2)相同基因型的蛋白质表达时间不同。
GereonGoettner等的研究证明,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在免疫应答方面存在差异。如图7、图8。
图8:不同基因型的裂解物与特异性IgM的免疫印迹
随着对莱姆病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呼吁应改进两级检测程序。分别使用重组显性免疫蛋白和全抗原作为包被原进行检测。其中就包括DbpA(核心结合蛋白A)和OspC(外膜蛋白C)。
DbpA参与结合宿主胶原蛋白,分子量约为17 kd。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DbpA氨基酸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仅与一种rDbpA发生反应。
OspC参与病原体侵入宿主皮肤的过程,分子量约为22 Kd。在疾病早期能检出OspC的特异性IgM抗体。
总结
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近年来感染呈上升趋势。若未接受治疗,约10%的莱姆病患者会发展出神经系统症状,称为神经莱姆病,造成严重后果。当前莱姆病没有商品化疫苗,对疾病的防治主要依赖血清学抗体检测。根据诊疗指南推荐,使用裂解物全抗原作为包被原,可以保证检测的灵敏度。
1.Lyme diseas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Diagnosis of Lyme disease.
3.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yme Disease.
4.Lyme Disease Antibody Test.
5.SuggestedReporting Language,Interpretation and Guidance Regarding Lyme Disease SerologicTest Results.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
赛润抗原
编辑:Steven | 校对:Harris | 责编:Hillson
干货分享
助力我们的客户更加强大
永葆我们的价值无可替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维润赛润资讯):户外活动,须谨慎莱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