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流行性肠道病毒——埃可病毒


2019年4月,顺德某医院发生一起由埃可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本次院感中,共导致19例感染,其中5例死亡,病死率高达26.3%,后果严重,影响力极大。同年的4-5月份,深圳两家幼儿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爆发,个别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后证实以上的病因均为肠道病毒感染,主要是埃可病毒。

疾病概述

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HEV的成员,构成最大的HEV亚组,由28种血清型组成。ECHO是常见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从轻微的发热到严重的、可能致命的疾病,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心肌炎等。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均可致病,可导致地方性流行和爆发。

ECHO在结构上是一种无包膜病毒,可以在包括玻璃和棉织物在内的家用物品上保持活性,持续时间2~12 d,甚至更长,特别是在有机材料,灰尘和大肠菌群的存在下存活时间更长。在海水和淡水中,ECHO分别将感染性维持在数天至数周,最长达8周,浑浊度和悬浮固体物质是影响其生存力的因素。因此,水的处理十分重要。在医院,环境表面消毒十分重要。

传染源

无症状的带毒者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
  • 飞沫传播
  • 黏膜传播

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明显增多;以儿童为主。

隐性感染者较显性感染者多200余倍。

近年来的感染情况

ECHO感染临床表现

ECHO感染常见的症状为发烧、皮疹、胸痛、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肠炎和心肌炎。

80%以上的埃可病毒可引起神经性系统疾病,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麻痹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和运动失调症等疾病,特别是无菌性脑膜炎最为多见。

同型埃可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型埃可病毒亦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如:

ECHO6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肠炎、鼻炎、咽炎和儿童哮喘,手足口病等。

ECHO9可导致无菌性脑膜炎、出疹、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

ECHO感染诊断

病毒培养:

    分离培养到ECHO。

血清学特异性免疫反应测定:

    1)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加。

分子生物学检测:

    检测出ECHO-RNA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ECHO感染治疗

目前尚未针对ECHO感染的疫苗;

主要关键是对症支持治疗。

ECHO基因组特征

ECHO是具有二十面体构型的小的无包膜病毒。衣壳包含由4种蛋白质VP1~VP4组成的60个亚基。这些蛋白质在确定宿主范围和趋向性,以及将RNA基因组呈递至宿主细胞的细胞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埃可病毒 VP1 蛋白是埃可病毒重要的表面蛋白,VP1区含有大多数病毒中和位点,且具有与肠道病毒血清型完全对应的抗原和遗传多样性,被认为是肠道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和基因分型最适宜区域。其保守性有利于疫苗开发,也为其作为检测试剂提供可行性和可能性。目前,VP1 全基因序列已测定完毕,可进一步利用VP1 蛋白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也为筛选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

小结

在我国肠道病毒导致的感染包括由ECHO导致的无菌性脑膜炎及相关疾病,但近年来ECHO所致疾病呈上升趋势,各地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调查发现,ECHO感染呈现地区流行趋势,除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率升高外,还导致了医院感染暴发,后果严重。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需高度重视该疾病的相关信息,做好感染诊治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埃可病毒感染特征及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2】《浙江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优势血清型与 VP1 基因分析》

【3】《埃可病毒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深圳市龙岗区 1 起埃可病毒 18 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分析》

【5】《青岛市埃可病毒6型相关重症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及病毒VP1区遗传进化分析》


深圳中南医学检验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粤ICP备16057667号-1